如何突破自己的能力圈?

品牌
市场部网
2018-03-20
混沌大学

互联网的红利正在消失,前 20 年,你只要做好一个 APP,就可以打遍全球。今天,只有一个 APP 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把整个体系和整套打法想清楚,我们才有机会。
我们看到更多成长都在跨界。如果猎豹想再上一个台阶,如何突破自己的能力圈?
可能有人会说,不聚焦了。但今天的竞争手段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点的比拼,而是一整套体系化的立体竞争。
大变革时代,机会是最大的成本。如果我们失去了一个机会,可能就错失了一个时代。
结果是什么呢?这两天我们被两句话刷屏了:
第一句话,最大的悲剧是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这个时代;
第二句是泉灵姐姐的一篇文章,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声再见都不会说。
如果我们不去进化,不去迎接新的挑战,不可能再上一个台阶。
所以,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不要自我设限。有的时候,我们给自己划定的边界,其实都是我们脑海里的边界。
猎豹已经长大了。一个亿,其实对猎豹来说就是小目标。想更大,我们就要抓住机会。今天,就是这样一个命题摆在我们面前。
有的同事会说我的业务挺大的,一天多少多少钱。但,放在猎豹体系里,光收入来说,到一个亿了,你对这家公司的增益,大概只有 2%。
一个亿,对你来说,很大;对这个公司来说,就是一个 2% 体量的业务。
大家能理解吗?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认为,做的事情已经足够大了。但其实拉开维度看,只是星星之火。想要更大怎么办?
除了保证自己核心投入外,还要能抓住机会。这个很难,当然。
有一次,我在硅谷见 Elon  Musk,问了一个问题,我说,你做 SpaceX、特斯拉,是不是觉得这件事情能赢,或者你当时怎么想的?
他说,其实我真的不知道我一定能赢,这件事非常难,但我做这件事并不是因为它容易,就是因为它难。难,才有我做的价值;难,才有这个机会取得不一样的成就。
猎豹今天就处在这样的阶段。

AI 为产品赋能
区块链思想放大生态势能
如果我们想变得更大更强,就要突破自我的限制,必须去跨越整个组织体系的边界
—— 用 AI 为我们的产品赋能,为用户提供最好的工具,以此为核心建立猎豹的生态;用区块链的思维放大我们的生态势能。这是我们在新的阶段要做的事情。
AI 就是新时代的生产力,但 AI 本身并不是产品。AI 必须与各个产品结合。AI+ 工具,是猎豹在这么多年技术和产品积累的一个最有可能突破的点。
人类的历史车轮不断前进的本质,就是被工具推动。
从石头到马车,再到汽车、飞机、电脑,都让人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如果我们用泛的概念看,机器人也是工具。
沿着这个点,猎豹可挖掘的机会真的很多。我们不仅将以AI赋能已有的工具产品,打造新的 AI+ 软硬一体化的产品矩阵,也将以区块链改造我们自己的生态体系。
虽然生态这个词被乐视用坏了,但真正好的公司都是生态化的。
如果你只会打铁,工业化一出现,你就被淘汰了;如果你只会射箭,火器一出现,肯定被灭;如果你只会骑马,坦克一出现,只能投降。
为什么说区块链也是猎豹的机会?谁不怕自己的比特币丢?谁不希望找到更好的新的安全的区块链应用?这些都是释放猎豹几十年安全产品积累的最好出口。

"管理者" 转变为 "赋能者" 和 "超级节点"
不仅如此,我也在思考,如何用区块链的思想,去中心化地改造自己。
摒弃自上而下的层级汇报体系,即使这样做,更加有序、高效、职责分明。但它同时也意味着:
僵化、脆弱、缺乏生命力。整个组织系统反馈时间太长,对顶端的依赖太大,容错率太小。
虽然互联网时代,我们就在强调扁平化,去中心化。但在未来的时代,这样的组织架构还要加强。
给年轻人更多机会,建立有效的自我激励机制,让整个组织自主进化,真正让每个人自觉把自己当作公司的主人翁。
当有一天,我们形成这样的共识,这样的文化,我不需要给你们下任务,你们自己就会想到这件事并做好,你们就开始自我突破了。
我想,这样的组织,才会变得灵活、创新、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包括区块链,我看到各条线都有一些创新型的产品,自己在裂变,自己在竞争。我觉得非常好。公司更多成为赋能平台,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是相互的合伙人。
CEO 其实是最有可能被颠覆的职位。
比如,苹果和亚马逊这两家公司就很不同。苹果高度依赖 CEO,而亚马逊有一种披萨饼文化,小组不断分裂,贝索斯自己并不太去思考很多产品问题,完全靠自下而上的赋能式创新。
某种意义上说,我认为,这是未来新时代的一个创新机制。
每个人都有可能变成超级节点。甚至慢慢,从一个小节点,慢慢变成大节点,叫小团队组成的大团队。但这一切都一个大前提,即我们必须达成共识。
光有去中心化,不行,组织会崩溃。我们在愿景、方法论和结果评价上达成共识,如果短期内不能实现共识时,我还是那个达成共识的节点。

未来对每个人的要求更高了
达成共识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我们也会建立一种理性的机制,用结果来说话。由此带来的变化就是 ——对每个人的要求更高了。
这是一个互动的关系。为什么这样说呢?
今天猎豹正在不断跨界其他行业,不同行业背景的人都有自己的认知障碍。然而,每个人的天性叫 ——维护自我,低估他人。
不太容易相信别人看到的就是真知,于是造成沟通效率低下,遭遇进入新领域的困难。
这对每个人要求都更高。
比如机器人行业,我看到很多公司融了很多钱,我们把产品买过来,发现做得不咋地。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在引发我的思考。我在想,到底是因为他们不努力,还是有别的客观因素存在?其实是后者。
比如一个送水的机器人,首先它要能看,得有一个视觉系统,还要能物理避障,得有一套导航技术方案,这套系统做完了,还要传送给轮子,还涉及与用户交互相关的人脸识别,声音识别等等。
你会发现,以上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领域。且领域之间的通信都需要跨界。每个跨界领域之间的语言都不通。就像一个系统,即使每个部分展现达到了 90% 的效果,但 5 个 90% 整合到一起是多少呢?或许就只有 50% 的效果了。
我发现,大量的机器人公司,对跨界这件事是不够重视的。如果我们还想做得更好,就必须建立更加开放、透明和互信的机制。

你更愿意成为瓷器,还是弹簧?
怎样才能创建开放、透明、互信的机制呢?这涉及到组织里的每一个人。
我最近经常作一个比喻 ——你究竟想成为瓷器还是弹簧?
瓷器看上去很美,很坚硬,但遭受一点外力就会碎掉,我们管它叫玻璃心,瓷器心;而弹簧,就是你不断有向下施压的劲道,虽然看上去压得很深,一旦当它迸发,就会产生比以前更强大的弹力。
猎豹过去七年,尤其 2017 年,团队的成长,变化很多。我的确看到很多人有一个坚硬的外壳,不愿去面对这样一个大变化的时代。
如果不想被时代抛弃,我们只有开放心态。
愿意相信,极度开放,极度透明,互信心态,从我做起,可以带来好结果。相信你的队友,相信跟你合作的人,出现问题时,先苛刻要求自己。不简单抱怨,而是积极面对;放弃自我保护,积极开放。
我希望,我们能成为弹簧一样的人。把所有压向你的困难、遭遇的失败,都变成自我吸收的一种机会,一种途径,一种养分。

三种不同维度的人:
No……
Yes,but……
Yes ,and!!!

这里分享三种不同维度的人。也是我在斯坦福设计学院的一堂小情景剧课学到的,深有共鸣。
第一种维度的人,喜欢说「No」。别人说什么,他都说 No。如果一个人拒绝接收信息,就能找出各种理由说No。这是一种最封闭式的人的状态。
第二种维度的人,喜欢说「Yes,but」。这个东西是挺好的,但是……。
比如,我经常听到,傅总你说的很有道理,但你不够了解我;或者,你讲的方向是挺好的,但我们现在的事情还很难做。无数的但是,其实就是无数的借口。
第三种维度的人,喜欢说「Yes ,and」。这是最好的一种状态。我们有没有可能不断地说,对,不仅如此,我还想要怎样;不仅如此,我还可以怎样。
后来我想,人和人之间有差别很大吗?其实没那么多差别。有的时候,我一度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直到今天也是这样。
也是斯坦福那次课,他说,你认为自己很普通的品质,可能在别人看来,非常宝贵。

姿态越低,蓄能越大
对他人信任越多,成本就越低
顺着这个思路,我在思考,为什么自己能够站在这里?
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我想就是说「Yes,and」的能力。我经常会说,要虔诚地像小学生一样去看待别人讲的东西。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的确形成了这种能力。我总结了一句话:姿态越低,蓄能越大;对他人的信任越多,成本就越低。
尽管有的时候,别人说的也不全对,的确很多事情证明,你傻;
但如果把时间维度拉得足够长,你知道这个人挺牛,然后信了,其实会发现,越信反而越强大。
因为,犯错误或犯傻的成本,比起那些不去拥抱而错失机会的成本,低太多了。
也源于此,这一年来,我对人的评价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果我和一个人沟通,他说「yes  and」很多,这个人就会有机会突破。
这件事,我在好几个人身上都得到了应验。如果一个人不断地说「yes  but」,我发现,其实无论他过去积累再多,都会遇到自己人生的瓶颈。
这是我最近关于一个人的成长的一次很重要的思考。
人也好,公司也好,只有不断与外界发生连接,才能真正成长并改造自我。
就像一颗树苗,如果不从外面获取阳光和水,谈何成长?总不能说,靠天地灵气?况且,灵气总有用完的时候。

一个去中心化的猎豹正在形成
回顾 2017,最让我欣喜的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猎豹正在形成。
对我而言,做一家公司,商业成就有多有少,但能有一批人,怀抱共同愿景,共同成长,尤其一些年轻人,一点点变强大,我特别开心。
我想,一个人的成就感,既来自于自我成长,更来自于身边人的成长。

· END ·

市场部网——领先的市场人职业服务平台,工作好帮手,职业助推器。关注市场部网微信公众号:市场部网(scbw2006),每日7:50 定时收市场资讯、营销干货,与百万市场人每日进步一点点。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