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业进入死胡同,711化一招捅破窗户纸

案例资讯
市场部网
2016-10-11
销售与市场

挑战行业管理重的积弊
过去我们就常听到有人说,健身行业是朝阳产业,实际上在2015年之前这个行业和朝阳两个字根本不相干。朝阳产业有两个标志性的东西:一是大量资本进入,二是大量人才涌入,2015年之前这两样都没有,不过从去年到现在,健身行业正在迎来史无前例的好机会。
好机会带动了一批健身企业的发展,比如纯线上的Keep,专做线下平台的快健康,还有线下新型健身房,比如杭州乐刻、光猪、超级猩猩。
“光猪圈健身”的创始人王锋从1997年就开始创业,当时做的房地产广告公司在业内数一数二,直到2013年,王锋收购了自己做了十几年会员的青鸟健身,运营一年后他发现健身这个行业的弊端太多。
“最大的弊病就是管理太重,人管人,对人的依赖性太大。”
除此之外,预付费的惯性让传统健身房严重依赖现金流,一旦现金流断掉,企业基本上也就死掉了。
如此一来,亟待资金的健身房只能雇佣更多的人去向消费者推销卖卡,管理成本、销售成本日益上涨,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如果单个店的压力不算什么,连锁到一定程度、超过管理半径将很容易崩溃。
此时王峰就开始琢磨怎么把互联网这个工具运用到健身行业中来。
他曾想过借鉴健身行业早已领先我们几条街的欧美,但是发现他们对于互联网的应用也并不是很多,但是觉得他们的做法还是值得研究一二。
比如,他们的俱乐部在慢慢变小。
再比如,国外俱乐部没有管理者,没有服务人员,看不到私教,只有一个前台,有时候还不在。
对比国内传统健身俱乐部,他们通常是一个店长,下设三个经理,每个经理各带一个主管,然后是基层员工。而光猪圈就没有前台,标配4个教练+1名保洁,教练也是合作方。
成本高低之别,明显之至。
做健身行业的711
光猪圈做的是线下“小而美的智能健身房集群”,就是朝着711便利店这样的模式发展的,这个设定里有三个关键点:小、智能、连锁。
光猪健身房的面积通常在300~500平方米,店面的配备主要在杠铃、哑铃、动感单车、跑步机、各种力量器械,不涉及团课操课。
光猪还用半年时间研发了一套智能系统,用户可以在App上直接购买会员卡或者私教课程,对教练的预约、请假也在上面直接完成。光猪为用户提供一只智能手环,用户进门、使用器械、柜子、洗澡都要通过手环来完成。这种智能化的管理方式省掉了不少人工成本。
手环使用起来极为方便,但是忘带手环就麻烦了。虽然这是一种顾客的主动失误,但是光猪需要考虑怎样去避免和解决这种主动失误的出现,而不是只为追求极致的方便,却忽略了保障这种方便。
在扩张上,光猪采用的是加盟店的方式,截至目前,光猪已经在37个城市签约了129家店,正式开业的有10家,他们计划在2016年开业60家店,从已经运营的健身房给出的数据来看,投资回报率在48%~81%不等。
价格低到不需要决策
如果给光猪圈健身做个用户画像,他们针对的是那批有健身需求但是又很懒、还在犹豫的人,这样的人其实说多也多,说少也少。在健身成为一种流行生活方式后,不少人跃跃欲试,但推动他们决策的关键点在哪儿?
说白了就是以低价格吸引客流。
一开始就是用99元包月的方式来吸引用户,这个价位基本不需要决策过程的,到店后有教练沟通,也许10个人里有2个就爱上健身房了。
这样下去成本可控吗?
或许恒定的价格更有优势。但是,如果连第一批兴趣客户和价格接受客户都没有,就好像又把顾客拒之门外了一般。
当然,这些吸引、驱动用户的做法,最终还是需要好的健身效果来留存。类似这种小规模的健身房,或许会存在机器、柜子不够用的情况,如果做什么都要排队,难免影响用户体验。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需要一些错峰手段,在非高峰期做一些优惠什么的?
如果因为实惠得来的客流拥堵,无法得到初始的宣传体验,光猪圈损失的可能就不是这一点客户了,而是口碑和品牌,“小而美”的初衷就是理想中的画面了,更不用谈像711一般遍地开花了。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