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左倾”吗?

营销技术Martech
市场部网
2015-07-03
微信公众号:liuchunxiong1964

这次,我与老朋友金焕民老师又杠上了。这次,我们对中国企业目前的整体判断的差距是如此之大,是我们多年相知相交过程中很罕见的。以往尽管认知角度不一样,但总能殊途同归。
1998年,杜健君先生的一篇雄文《中国企业的左倾幼稚病批判》在《销售与市场》发表,我在编写《推动中国营销进程的100篇经典文章》时,收录了这篇文章。我在推荐语中写道:“营销界的各种‘神话’‘模式’‘热点’,似乎都与‘左倾幼稚病’沾边,尽管中国企业界已经成熟多了,但我们仍然要经常警惕‘左倾幼稚病’。”
“左倾”之所以幼稚,就在于把理想当现实,做出不切实际之举。我和金焕民老师从营销的“底层思维”认知出发,认为营销不过是适应环境的必然结果,最强大的营销不过是适者生存,所以提出了“中国式营销”。无疑,我们把那些以跨国公司为模板的做法和部分中国企业急功近利的做法称之为“左倾幼稚病”。
互联网思维还是说小了
互联网时代,中国企业界又出了不少神话,如马云、雷军。中国神话的创造者有惊人的相似性,大都有能说会道、大造概念的能力,即使大隐如任正非者也是如此。
说实话,对目前的一些说法,我也不大认同,但我不反对。因为大环境确实变了,在没有找到合适的说法前,我们不能因为这些说法的不完美,或者因为不喜欢提出这些说法的人,而对这些说法加以鞭挞。
比如“互联网思维”这个词,我就觉得别扭,但我不反对。世界上重大的技术革命,以及由此带来的思维体系的重大变化屡屡出现,但并没有因此出现“××思维”。比如,电灯、电话、电报都是划时代的技术,但并没有出现命名的思维方式。
我倒是认同萧三匝的一个说法,互联网思维实际上说小了。机器出现了,出现了工业文明,但并没有出现机器思维。工业文明比机器思维高一个层次。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信息文明的到来。所以,我认为用信息文明可能比互联网思维更能说明环境的巨大变化。
不可取的本质说
在中国,有一种说法相当有市场。比如,世界上的某个东西,我们总能在古文堆里找到影子,然后推演出“中国早已有之”的说法。
我们不相信,从农业文明的知识体系能够推演出工业文明的知识体系。即使推演出来,也是牵强附会。
如果我们认同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文明的说法,我也不相信信息文明的知识体系,在工业文明时代“早已有之”。当然,文明一定有继承,但一定要承认现在的文明从本质上是不同于上一代文明的。或许上升到哲学层面,才可以归一。
19世纪前后诞生的管理,以及其后诞生的战略、营销,都是工业文明的结果,与农业文明没有多大关系。信息文明的知识体系,现在可能还没有架构,但一定不能认为新时代的东西都可以从传统中推演出来。“回归本质”这个词我过去也常用,但当我认识到目前是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过渡时,我已经很少用了。
前段时间,我在包政老师的“管理智慧”公众号上发现一篇文章《彻底放弃过去的工业化思维才有活路》,我很感慨。包老师是德鲁克的门徒,而德鲁克是工业社会的集大成者。
互联网思维不是营销的一件新衣,而是一个新人还没有找到新衣,被迫临时穿上的一件衣服。大可不必因为互联网思维而置气。
站在前沿的勇气
尽管没有亲身感受过硅谷的氛围,但多个信息源让我相信下面一个说法:美国西部的氛围与中国相似,美国东部的气氛与欧洲相仿。在互联网应用领域,中国和美国是领先,某些方面,中国甚至还站在世界最前沿。
现代管理的主要阵地在美国,因为美国是电气革命的发源地。当新的时代来临时,认知总是落后于现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发现传统的经典理论已经很难解释现实的世界。其实,传统的经典理论有一个重要的隐性前提,即它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很难超越时代。
对现在的一些说法,我也不认同。比如,德国人不搞互联网思维,专注工业4.0,似乎我们搞互联网就有问题。美国的互联网以垂直电商为主,并且基本不打价格战,中国以平台电商为主,价格战是主旋律,似乎中国电商就有问题。
在信息文明时代,中国没有了路标。想起邓公讲过的“摸着石头过河”,我就觉得他老人家真伟大。在信息文明时代,所有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有人说“90后”是信息社会的原住民,而我们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人,成长于农业文明,受到工业文明的洗礼,难道我们还怕再次受到信息文明的冲击吗?
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你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但不要轻易去责怪他人。未来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即使探索错了,也如同爱迪生所言,知道什么错了。
站在前沿的人,永远不“左倾”。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