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是否要退潮?我们做错了什么?

案例资讯
市场部网
2015-01-19
互联网分析沙龙
重蹈覆辙
2014年至少有五、六十家小有名气的在线教育企业倒闭或被收购,这引发教育圈对继2015年在线教育泡沫期后第二次泡沫的大讨论。业内人士预言倒闭潮井喷期将在2015年,仿佛看到了当年团购网站离开那一刻的背影。

我个人认为这种担忧并会不发生。原因有两点:
1、很多观点认为没有盈利是这件事的根源,但在互联网行业是否盈利并不是发展的本质的问题,滴滴、微信、微博举不胜数的案例。
2、在线教育并不像团购网站一样,突如一夜出风来;最早期的远 程就是今天在线教育的传统形态,韩国的Megastudy早在2000年就已经。而且很多在线教育本身有着很多优质资源,这是与团购最不同的一点。之所以出现这种退潮,原因也很简单,多数做在线教育的互联网人,缺乏对教育本身的理解;互联网人思维快但根基薄,互联网圈钱热资本多但优质资源少。
生搬硬套
身边也有不少做在线教育朋友找我合作、咨询;他们大多是体制内的老师出来创业,虽然有完整的教育理论,但不得不说他们缺乏互联网的产品观。而且都跳进了一个怪圈。都是从产品动机出发,似乎没人去思考用户动机。
无论是按学龄划分的幼儿教育、K12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语言类学习、出国留学;还是以运作模式划分的B2C、C2C、B2B2C平台分类;亦或是根据特点归类为:偏营销、偏技术、偏内容等等;似乎产品定位清晰,用户学习需求明确。实则,学习与教育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全是用户的自发需求,这与互联网其他产品的需求有本质的区别。
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不是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和方法,就拿K12举例,需求到底是为了学习,还是完成学习。这样就很好解释抄作业的手机神器的诞生。
不光K12存在着动机分类的问题,很多职业教育认为成 人对自己的学习有主导权,需求是比较清晰;细分后我们会发现,职业教育本身的用户目的各有不同:就业、技能提高、余爱好,也有甚者是为了在学习过程中满足社交需求。就是这些细微的差别,会影响产品定位以及产品迭代的方向。
用户画像  
如果给在线教育产品分类,我认为应从用户学习动机与学习需求角度进行划分;首先,我们要先有一点共识: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目前这种学习环境。关于学习是否反人性的话题,以后再谈。
基于以上这个观点,在线教育第一个角度,应从用户动机划分:
1、内部动机,学生主动学习类;
兴趣、爱好类最为典型,这类产品核心重点是内容与展现形式,内容越优质形式越丰富,越便于用户学习。
2、外部动机,学生被动学习类。
考证、应试、提分、技能这些都是典型的用户外动机,这类产品的核心重点是过程与结果。强化过程与结果,容易促使用户完成学习。
由于两者驱动力来源的区别与差异,会完全影响到产品的定位与市场切入点。但无论是内驱还是外驱,关键都在于如何刺激用户不断强化用户动机。上学时老师讲:‘古人学习;头悬梁,锥刺股,匡衡凿壁借光’;这就是古时动机教育的结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
需求本质
在线教育借助互联网,比起传统教育模式,有着巨大的优势,教育本身的目标应该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由此这对教师的要求变得非常高,教育界有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然而一个优秀的老师在线下能够覆盖的学生非常有限。全国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教材,相同的课程设置与结构,为什么还解决不了教育公平的问题,核心就是教师是稀缺资源。
如果单一的只是通过互联网放大优秀教师的覆盖面时,又会引发一个违背教育规律的问题,无法因材施教,这也是为什么黄冈网校、101网校并没有形成真正大规模产品的原因。
产品形态
那么问题来了,在线教育到底该怎么玩?
最近很多娱乐节目给了我很大启发,从国外买来的版权,聘请整个团队进行包装与制作,一个过气艺人(或是小角色)会一夜红遍千家万户。造成这种现象是个体因素导致,还是团队因素导致?答案不言而喻。
在线教育利用互联网的特性,也可以完全打破传统教育的线性结构,慢慢形成一种“非结构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将逐步被分解,只要在线教育这个团队做的足够完善,理论上可以和今天的娱乐节目一样,我们能让任何一个人成为优秀的教师。
向死而生
在线教育在2013年中爆发,在2014年中消失,历史的车轮就这样,无情的碾压过去,狠狠的留下了条印记;任何事物在他离开的时候总会给我们留下很多宝贵的启示,让我们更加看清楚自己;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判断重大决定时,最重要的工具。因为几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名誉、所有对困窘或失败的恐惧,在面对死亡时,全都消失了,只有最重要的东西才会留下。——史蒂夫.保罗.乔布斯
教育的思考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是从整体角度思考问题的道理;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一定是个体,而非群体。如同互联网产品用户其实不是一类人,而是每一个人;在互联网规则中,任何产品首要做的是找到用户核心需求,加以满足,之后在产品体系内辅以引导,最后能达到对用户潜意识的教育,从而影响用户形成对你有意的需求,使之发送定向的改变。教育亦或如此。
学习究竟为了什么?为谁而学?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为了改变一个人?还是去顺应人?
要在教育问题上,做到人人平等;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重点在于“去中心化”,教育与被教育是每个人一生都绕不开的主题,就算你永远摆不平,但你不玩还不行。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