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媒介时代的企业广告投放建议

广告
市场部网
2010-12-30
现代营销

  摘要:泛媒介时代,是指一个建立在诸多媒体相互叠加并且高度融合基础之上的多维传播时代。以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为支撑点的多种媒体共存,并各自进行个性化生存和发展。在泛媒介时代,一切皆有可能成为媒介,成为广告的载体,传播信息的渠道。而这样的可能,也正在逐一实现着。


  一、新媒体的存在状态


  1.分众在两年多时间里打造了拥有三万栋商业楼宇,日覆盖五千万中高端受众的商业楼宇电视联播网和每周覆盖八千万消费者的卖场电视联播网,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分众化户外传播平台,其对中高端受众和日用消费品购买者的影响力不可低估。


  2.3G手机作为三网融合的产物,依托3G网络业务可以实现与广播、报纸、电视的互动,目前在经营形式上主要有短信、手机报纸和手机电视。手机集多媒体、移动性、随身性、私密性、交互性、定向传播等特色于一身,它所带来的不仅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而且是人类整体生活方式的变革。我国现有手机用户拥有量居全世界第一,wap用户已增至7200户,且手机网民的年龄集中在25岁以上,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总人数的61%。


  3. 数字移动电视的经营同样一直在探索中前行。从2003年起上海在全国首先推出以公交车辆为主要载体的移动电视系统及相关服务,迅速地,数字移动电视在全国各大城市得到了大力推广,数字移动电视实际上是一种建立在传统电视媒介基础之上的新媒介形态,兼具户外、电视、车载三重属性,以移动为独特优势,节目内容以消费、时尚信息为主。从此,在城市交通工具高速移动过程中短暂停留的人群涣散的注意力有了聚焦点。


  4.2006年最新的数据统计,我国网民人数已达到1.23个亿,网民普及率几近总人口的10%。网民过亿,意味着互联网传播效应在规模化方面踏上了新的台阶。网络作为新兴媒体的代表,其聚集的注意力和逐渐形成的影响力都正在彰显力量。


  二、新媒体的存在意义与作用


  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有50%以上的广告主认为传统媒体广告投放在其营销活动中的地位下降。这样的结果自然是传统媒体之困。报纸媒体正在经历其发展过程中的拐点,传统媒体的“大佬”,电视尽管在短期内依然能保持不可撼动的广告霸主地位,但其广告经营的增幅也在下降。新旧媒体在一个泛媒介时代,在媒介生态环境悄然发生巨变的情况下发生了第一次正面交锋,结局如何尚不可得知,现在要下定论还为时尚早。但根据人类传播媒介发展历史的经验来看,各种媒介的发展并非以一种替代性的方式前进,而是在新旧媒体互相叠加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


  准确地说,新媒体的任务是填补空白。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填补信息接收的空白,过去未被信息覆盖的某时间段和某区域,现在由新媒体来填补;对于媒介来说则是媒介空白,填补传统媒介未能覆盖的时间和区域。可以说新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有利补充:形式上的补充、到达率上的补充、针对核心消费群的宣传强化。当新媒体一块一块地成功填补人们生活中的信息空白之时,也就是其成熟发展成功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之时。


  因此,新旧媒体交锋的结果,必然是形成良性竞争,互为补充、相互融合。而作为个体的新媒体或传统媒体,它们各自的明天也依然面临着个性化生存的考验。


  三、创新媒介与媒介创新:泛媒介环境中的广告投放选择


  在泛媒介环境中,消费者全日候、全方位地处于媒介体验之中,面对如此多元化的“媒介信息网”,他们的生活形态因此而发生改变,媒介接触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如何投放广告才是最有效的方式,就这样成为泛媒体时代的必然命题。


  根据媒介的特点,结合客户的需求,对广告投放和广告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这主要包括投放创新媒体和传统媒介创新两个方面。


  1.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投放新兴媒体。


  2005年,中国互联网广告的发展正是如日中天,比上一年增幅超过了50%。2006年上半年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创记录的2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0.1%,远高于同期电视、报纸广告的增长率。技术突破和应用成为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推动力量之一,富媒体广告、博客广告成为热点中的热点。富媒体广告将各种网络技术整合起来表现广告创意,是目前能把传统广告的创意和互联网特性结合得最好的一种技术。它在制作上有特别的创意和技术,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更加精准的广告受众定位。博客广告则真正实现了“自媒体”的概念,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而为人关注。搜索引擎市场升温,依托搜索引擎兴起的竞价排名广告也成为网络广告亮点。


  2.手机媒体成为贴身媒体。


  调查显示,75%的人在24小时之内始终与自己的手机保持在一米之内的距离。手机媒体的特征使“一对一”的传播真正得以实现,即时定向、不受时空限制、保证信息阅读率的传播优势使手机媒体日益成为广告商的新宠,手机在移动的空间中形成了有效的广告覆盖。2009年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已达到1.81个亿,并且随着视频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视和手机电影陆续实现,手机的小屏幕将成为继电视的大屏幕后又一大引人注目的传播媒介。手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也是手机成为媒体的充分前提。


  3.传统媒体实力仍在。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也并非故步自封,而是不断思变,不断进行资源开发创新。以电视为例,短期内中国电视媒体的强势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它作为中国覆盖最广泛的媒体,潜在收视人口11.54亿,是真正能够影响全国的媒体。


  各大电视台也纷纷对自身媒体广告资源进行了多样化拓展。一是开发利用一些特殊资源,如某些电视媒体独家买断体育赛事的广告经营权,买断节庆资源等;二是打破以往旧的广告模式,开发出更新颖、更个性化的广告形式,用淡季投放、非黄金时段投放、植入式广告来有效规避竞争企业的广告消耗战,提高广告传播效果。


  四、新媒体的投放建议


  分众化媒体最强调的就是对受众的精确覆盖,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细分化的社会,未来中国的媒体也必然从完全的大众型媒介向大众媒介与分众化媒介共存过渡。电视等传统媒体对于传播广度没有问题,但对传播的深度,即特定人群的传播效率不具优势。“和消费者建立一对一的沟通是我的秘密武器。”大卫·奥格威的名言揭示了精准广告的重要性。


  随着网民们在线时间越来越长,在线生活已经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网络可以填补传统媒体无法覆盖的时段。围绕在线体验的广告营销也因此而必然产生强大影响力。新媒体多是建立在消费者的生活接触点上进行传播,越是贴近消费者生活形态的媒体越具有广告价值。总之,创造全新的时间和空间就能赢得全新的市场。


  针对以上的新媒体特征,广告主应该做到:


  1.当一切都成为广告的载体,与消费者沟通的媒介,宏观媒体环境的变化导致广告效果和广告投放成本的变动,故而广告主的媒体战略战术也应及时调整。


  2.广告主应重视对产品目标受众的划分,并制定与之配合的广告投放策略和广告创意;合理的媒介组合是广告传播效果最大化的实现途径,不论在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上投放广告,抑或是进行线下营销活动,都应是整合营销的一种手段,为使传播影响力更大,覆盖到方方面面的目标受众,需利用多媒体整合,立体触及更多人群。


  3.在广告主立体传播的要求下,新旧媒介必然走向互相交融,互为支持,共同繁荣。传统媒介将经历新媒介的浸透和改造,新媒介也需借助传统媒介在受众群体和内容提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来进行优势互补。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